供品

  藏區每年都例行各類儀式的宗教活動,需要各種供品和法器,作為供養佛菩薩.護法神.施食鬼道眾生物品和修行的輔助物,同時也具有祈福除災.吉祥平安的願望.
   供品的種類很多,依修持儀軌內容分為外.內.密.殊勝供四供.其中最普遍使用的供品是多瑪又叫供糕,多瑪上若有酥油作裝飾的叫多瑪花.由於不斷的鑽研與改進技術,已發展成藏區特有的一種色彩亮麗.比例均勻又栩栩如生的工藝藝術.

多瑪塑造方法:原料以糌粑粉攙其他麵粉和水以及色料,有時也加入砂糖.蜜.蔗糖.奶.酥油.酸奶等三甜三白後,揉合捏造或細雕各個部分,最後再組合修飾

 
  外供即八大供物:飲水.浴水.花.燻香.酥油燈.香水.哈達與食品.音樂 如圖,內供(寂靜尊)糌粑拌和三白三甜作的多瑪...密供是以象徵性的供品.殊勝供是代表五妙欲的鏡子.樂器.供品.海螺.福祿壽三多製作精美的多瑪.甘露. 多瑪的形狀.大小.色彩因供奉的對象不同而有差異,據統計約有一百多種,但大致可分為文.武兩類,分別供奉寂靜尊.憤怒尊等,文多瑪形狀為圓形或圓錐狀,武多瑪大多為尖直三角狀,色彩為紅.黑色;有的造型很複雜,有臉孔.宮殿.器皿.動物並裝飾有花朵.珠寶或旗子..等,例如寂靜尊常用日.月.珍寶.花朵.象徵性裝飾.
 
 
 
桑耶寺 多瑪
武多瑪 塑造
文多瑪塑造

  酥油花:用酥油捏塑的造型或塑像的總稱,是一種易"融解"的雕塑藝術,淵源於"傳說為宗喀巴大師夢中所見,隔天召集僧侶用酥油捏塑夢中景物供佛"而來;使用的材料為牛奶中提煉出的油脂"酥油"(酥油是食物也是照明的燃料)。
   
酥油花藝術以塔爾寺最為出名,塔爾寺的酥油花與壁畫、堆繡等有"藝術三絕"之稱。主要的題材大都取材於佛經故事和歷史典故,種類有佛像人物、花木、飛禽走獸、樓台亭閣等等。例如釋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宗喀巴大師故事、、等等,表現出的造型及場景唯妙唯肖、栩栩如生。以往塔爾寺的酥油花在春節期間(元宵節)展出,當天深夜即燒毀,作為一切如夢幻般的警世,現改為保留一年,以供大眾觀賞.

  
               宗喀巴大師傳部分圖(塔爾寺)                頭冠(大圖)
  
             吉祥圖(吾屯下寺)             宗喀巴大師傳部分圖(塔爾寺)
~多瑪.酥油花欣賞(看大圖 請將游標移到下圖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