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譯,其意為"覺者.知者",是從虛妄顛倒的迷夢中覺醒出來而且覺知一切事務現象和本質的意思.是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者,簡單
   的說,也就是智慧和慈悲都圓滿的人.

此幅主尊是釋迦牟尼佛,左右脅畫的是蓮花手菩薩.彌勒菩 薩,上方左右各為金剛薩埵.長壽佛,下方左右為密勒日巴尊者和一位不詳的聖哲.主尊前下方繪的是文殊菩薩
   和妙音天女.

解析:1.唐卡主要是反映宗教活動的內容,佛像都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就像現代抽象派.印象派的藝術一樣,不能只從視覺形象去理解.
   2.主尊手勢是說法印,顯示正在演說佛法,轉動殊勝的法輪,支撐法座的四隻獅子象徵四無畏,蓮花座表示出離心成就,其上有月輪表菩提心成就,靠背由上而下有大
   鵬.龍(上為人身,下為蛇形身).巨鰲.少年.麒麟.白大象等裝飾表示具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成就.

 


菩薩
即菩提薩埵,是梵文Bodhisatta的音譯,其意義是"覺有情"也即自覺覺他,但覺行尚未圓滿者,因而不斷地"上求菩提,下化眾生",菩薩的學程共有十地(十個階段),簡言之朝向"智慧與慈悲"圓滿而努力以赴的人.
此幅主尊為四臂觀音,上方正中是無量光佛,左右為金剛手與文殊菩薩,下方左右各是綠.白度母.
解析:1.唐卡藝術往往是將抽象的佛學概念具體化,但象徵的意義有一定的標準 ,在<續部>典籍中有詳細的記載.
   2.主尊身白色表圓滿潔淨無垢,不被煩惱.所知二障所影響,四臂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前雙手托"如意寶"表大慈大悲利眾菩提心,後二手持念珠.蓮花表精進.空慧,頭戴五佛冠表五智成就.頭頂與身體外的圓.橢圓光暈表示此尊為出世間聖者.
  3.圖中觀音.文殊.金剛手菩薩表大悲.大智.大力(力行)綠.白度母代表降眾魔增眾壽之妙行.

 
 

 

阿羅漢:是梵文Arhat的的音譯,其意義是已斷盡一切煩惱,超脫生死輪迴並受到人天供養的人.據佛典記載,有十六位阿羅漢受佛陀 囑託,常住世間弘揚護持佛法;這十六尊者是印度僧人,後來受到中原地區,皇帝邀請到中原講授三 藏和"彌勒授記經"後,轉往藏區,在西藏廣結善緣,留下許多事跡.

解析:1.宗教藝術品,對藏族人而言,它所表示意義要比當作古玩文物來得重要與珍貴.
   2.在藏區,所有的宗教藝術品都統稱"股嵩圖單"是幫助信仰的人回憶起它的象徵所在 .
   3.當十六尊者欲離開中原時,大臣們即為之造塑像,供奉在他們住過的地方,後來藏人魯
   眉眾群訪問中原時,即依此繪十六尊者唐卡攜回西藏,供奉在查葉爾巴寺.隨著對十六
   尊者的崇拜與祈供傳遍藏區以後,藏區製作十六尊者的造像便逐漸盛行起來.

   4.十八阿羅漢是由十六阿羅漢發展出來的,最早的十八阿羅漢畫像是前蜀人張玄所繪,
   是在十六尊者之後加上慶友和賓頭盧二尊者,後來也有加上迦葉.彌勒尊者...,元朝以
   後,十八阿羅漢取代了十六阿羅漢成為佛寺中阿羅漢塑像.畫像的主流.

本幅為阿羅漢渡水圖,有騎虎.騎獅.有的乘龍...,行於波濤洶湧之間,中央上方為釋迦牟尼佛
  及其隨伺,有持傘蓋.寶幢.法螺.法輪.蓮花也有持缽的,描繪極為細膩生動.

 

金剛是梵文Vajra的意譯,用來譬喻堅固不壞.銳利.無堅不摧,表堅利的智慧,可斷除煩惱魔障,有不變.不壞.不染的意思.
大威德金剛Yamantaka為五大金剛法之一,屬無上瑜珈密續法, 梵名閻曼德迦,即怖畏金剛,亦稱大威德,是文殊菩薩化身的憤怒相.
此幅主尊為大威德金剛,上邊為文殊菩薩,兩位成就者與二聖哲,下方是三位閻魔護法.
解析:1.密乘佛像約可分寂靜.憤怒.非人面怖畏相三類,其面貌.形
形象.裝飾..都有象徵意義,狂怒恐怖的形象是作為激發修習者對煩惱產生憎惡的工具.
   2.本圖是八類造像尺度中的第五類,記載在密續(閻摩紅黑之敵密)中,主尊九面表佛法九部契經,各面有三眼表洞察三界,五骷顱為冠,表五智成就,二角象徵勝.俗二諦,三十四
手加身語意三密表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十六足表十六空性,左右足下上層踩鷲等八禽.八人獸表八成就.八自在也即斷十六執實,下層踩自在天.大梵天..等婆羅門 教的八大主神,象徵此法為捨棄印度教等不究竟世間法的
          

護法:Protector護法神的事業是護衛佛法以及幫助修行者成就證悟,護法神有出世間(已出離六道輪迴)護法.世間護法(由業力與願力促成)兩大類,寂靜.憤怒像都有,有時又稱內.外護法神.最後所有的世間護法神都會因此善業,成為出世間護法神,護法神中最有名的是四大天王.
此幅為長壽五姊妹護法,又稱祥壽五佛母,為世間護法神,中央為身白色的查西次紝瑪,後右為身黃色的米郁珞桑瑪,後左為身紅色的覺班鎮桑瑪,前方左右分別為身綠.藍色的妲嘎浞桑瑪.婷寂悉桑瑪是密勒日巴尊者
解析:1.藏區造唐卡佛塑像因素有寺院落成.修行需要.為親
   人祈福.累積善業;需求多而促使宗教藝術品蓬勃發展
   2.主尊身白色左右手分持金剛杵.長壽寶瓶象徵掌福壽,
   後方左右為身紅色.黃色女神,其左右手各持摩尼寶.
   寶匣.寶盤.滿願印表掌財富.福祿,前方左右為身綠色.
   藍色女神其左右手持
稻穗.青蛇.五色旗.寶鏡表掌牲
   畜.先知;此幅在寧瑪巴的著作中其形貌略有出入.
出世法門,五十人首為項鍊指某種三昧修習或音明五十字清淨,裸體表二障破除,身藍色表法 相性空,蓮座由四色花瓣組成象徵四大為升起的源頭,背後烈燄光暈表智慧的光輝.
    

 

勇士空行:Dakini,勇士空行藏文為巴臥.康拙,即男勇士.能飛行 空中的女士,也有勇士.勇士女及空行.空行母的說法;是色界.無色界的眾生.可分為世間與出世間(智慧)勇士空行兩類,出世間勇士空行是指已進入見道或獲聖位的,可作為僧皈依之一.世間勇士空行是指依靠善德而具法力或在資糧.加行道,仍受業力影響者.
此幅主尊為金剛亥母,上方正中是大寶法王,左右各為紅色的蓮
   花空行母.黃色的寶生空行母,前方左右是綠色羯摩空行母.
   藍色金剛空行母,前中央為大黑袍金剛護法.

:1.藏傳佛教以女性象徵智慧,空行母以女性樣子出現表空性與慈悲,以究竟而言,般若智慧是諸佛所出生處,是諸佛之母,"佛母"這是對"般若智慧"的形象具體化的譬喻.
   2.主尊立於蓮花日輪上,表"空性"成就,踩一屍表降服我執,手持鉞刀.顱器表斷"愛欲魔"之命,喝"四魔"之血,倚人頭

 

 

雙身像: 二像擁抱的總稱,雙身像不是歡喜佛,歡喜佛只是一尊佛的個別稱呼,也就是指"喜金剛".西藏的宗教藝術特 點是"不能只從視覺形象去理解;任何形象手勢都有隱含的意義"如圖齊教授指出西藏的畫卷對藏密而言"
   任何形象都是象徵的""唯有已接受其奧義者,方可解讀",
也正如JeanErecle在有關唐卡畫的論文中指出"每種徽記,每個具體情節都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解析:1.慈悲與智慧是佛法(成佛)的兩大根本,稱為佛父母;藏傳佛教中以男身象徵慈悲,女身象徵智慧,雙身像是"根本教理"的比喻和象徵物.
   2.主尊為勝樂金剛與金剛亥母,為藍色.紅色分別代表氣.血,相擁抱表氣血相依的規律,雙手持杵鈴交叉表悲智合一,左右腳底踏大自在天神.天妃,表調伏外道與我執的成就.

天杖表法報化三身,頸掛五十人首鬘表某種三昧修習,身光環外配置烈焰圖案表此為智慧空行母.
3.這造像手法是屬於八種尺度中的第四種可站.可坐型表現法,記載於[四吉祥座密]之中.

   

 

皈依境:即是傳承樹.如意樹或會聚樹,有時又稱資糧田,是藏傳佛教修習者作為日常修持.頂禮.觀想.供養等積聚福德智慧的畫像.藏傳各教派都有其傳承的皈依境,此為格魯巴的.
解析:1.西藏藝術唐卡作品群集畫像比較多,一幅唐卡描繪許多的佛像或事跡,例如皈依境.本生傳.上師傳記等等,而此等畫面排列方式.次序.位置是依據典籍作安排,若是依受委託者要求而繪製的唐卡,就
不一定了.

   2.皈依境唐卡的繪製內容大致分為上師與傳承祖師.佛.佛典.僧(菩薩.阿羅漢)護法.眾生等五部分.
   3.,上
左右上角落靜尊.佛.菩薩.阿羅漢.空行.護法等,方是格魯巴的歷代傳承祖師,下方為四大天王及供養者